首页

免费踩踏调教论坛

时间:2025-05-29 06:05:59 作者:绣娘深闺手作乘“云”踏“网” 浏览量:79919

  中新网兰州5月28日电 (盘小美)端午将至,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的街头巷尾、文化集市和香包节民俗文化产品展销区,香包、剪纸、面塑等产品纷纷亮相,吸引市民观赏选购。不少绣娘和手艺人通过直播展示刺绣技艺、推介产品,让这些曾经深闺里的手作借助网络平台“飞”向全国各地。

图为庆阳香包传承人董利红通过直播推介香包。盘小美 摄

  “这是我今年推出的一款手机包,上面绣有哪吒图案,有好几个颜色可以选择。这里还有各种香包摆件、挂件,欢迎大家下单……”连日来,在西峰区锦绣坊民俗文化产业街,庆阳香包绣制传承人董利红正通过网络直播,向粉丝推介自己最新创作的文创香包。开播后,很快“圈粉”不少。

  董利红受奶奶和母亲影响,12岁开始学习手工刺绣。16岁就能独立完成老虎枕、肚兜、香包挂件等刺绣作品。2017年,她成立庆阳千绣坊商贸有限公司,带领周边绣娘抱团规模发展香包刺绣产业。创作中,董利红在传统香包中充分融入现代创意元素,研发、生产的香包刺绣产品针法多样,绣工细腻,而且具有实用性。

  “过去我们主要靠展销、订单等线下销售。这几年通过直播带货、短视频推广等方式,让香包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。”董利红介绍说,3年前她在快手、抖音等多个社交平台开设个人账号,尝试通过网络渠道销售产品。她定期拍摄、发布短视频,在绣制香包过程中进行直播,不仅展示香包成品,还现场演示制作工艺等,与粉丝互动,为他们解答疑问。

  自从董利红在网络分享香包刺绣技艺后,吸引了各地网友的关注,订单量也持续上升。去年香包销售额达到40多万元,其中网络销售额达 8 万元。

  “前段时间,我在视频号发布了哪吒手机包、‘十二生肖’香包挂件等10多款新品香包后,一位连云港的客户一次性订购了3万多元的产品。”董利红说,预计今年香包总销售额将达到50多万元,其中线上销售额10多万元。借助网络平台,既打开了销路,也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庆阳香包这项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。

图为庆阳香包挂件。(资料图)盘小美 摄

  香包搭乘“网络快车”销往各地,庆阳剪纸也在“云端”展芳华。58岁的庆阳剪纸传承人齐秀梅从事剪纸艺术已30余年,她的作品以陇东风土人情为题材,构思独特、题材广泛,既蕴含庆阳历史文化脉络,又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。

  近日在工作室,齐秀梅对着手机镜头展示剪纸技艺:“今天剪个‘蛇盘兔’团花,蛇身缠牡丹,兔首衔荷花,寓意蛇盘兔,辈辈富,花开富贵。”随着剪刀翻转,一幅栩栩如生的纹样跃然纸上。

  齐秀梅深知这项传统技艺亟需被更多人了解。因此,她从4年前开始在网上宣传庆阳剪纸的历史渊源、艺术特色、创作手法等,同时推介香包等民俗产品。“想让大家知道,剪纸不只是墙上的装饰、桌上的摆件,还能化作服饰纹样、头饰元素,真正融入现代生活。”齐秀梅说。

  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过网络了解并喜爱上剪纸艺术,不少外地粉丝在齐秀梅的直播间看到作品后,通过电话咨询或线上预订下单;还有人专程到工作室实地参观,近距离感受剪纸技艺。这两年,她的剪纸作品销量较以往显著提升,年网络销售额达3万元。

图为庆阳剪纸传承人齐秀梅向网友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。盘小美 摄

  地处黄土高原的西峰区,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,目前全区共有国家、省、市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8项。近年来,为拓宽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路径,当地政府开展一系列电商培训、农文旅融合百千万工程网络直播推介等活动,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,正通过“云端”走出“深闺”,走进千家万户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微视频|跨越文明的对话

二是坚持精准施策,进一步提升基础支撑能力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加强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,完善产业体系,持续增强5G技术产业供给能力,形成“研发、应用、迭代优化、再应用”的正向循环。

澳媒:澳大利亚“原住民之声”公投未获通过

“改革开放后,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改革。这一次改革,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。”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决定》中,“改革”出现了144次;在全会《公报》中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、重大原则等得到系统阐释。“改革”再度成为关注热词。

汪文斌:美方进一步增加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

丽水10月6日电(周健)20世纪30年代,加拿大人威廉·塞西尔·麦格拉思编著的《亲历龙国》一书风靡全球。该书有100多张浙江省丽水市的老照片,清晰展现近100年前丽水交通航运、瓯江风光、特色民俗等城乡风貌。

锡林郭勒草原上的8岁赛马冠军:“驾龄”5年,父爱“护航”

与会代表一致认为,世界道教联合会邀请海内外道教界人士会聚道祖故里,朝宗谒祖,既是对道祖老子的缅怀致敬,也是对道教思想的寻根溯源,更是对道教文化和道祖精神的传承弘扬,必将有力凝聚全世界道教界的思想共识,推动世界道教创新推进、健康传承。

中国科研团队发现两个稀有鱼类新物种 系中国特有鱼类

秋冬季节,是潜江小龙虾“四季有虾”养殖的关键时期。近年来,潜江市在“虾稻共作”养殖模式基础上,创新探索“虾+稻+N”立体共作模式,助力逐步实现“养好虾、养大虾”“四季有虾”目标。潜江“虾稻共作”模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,有效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,实现政治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“三丰收”,于2024年10月入选典型案例,并被农业农村部专家誉为“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,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”,在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